在GPS 测量中,卫星主要被作为位置已知的空间观测目标,从而形成了不需要地面点的后方交会, 每台接收机都是一个独立的控制点,经过接受到的数据解算出点的经纬坐标(WGS-84),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收数据便形成了很多三角网形参与平差解算, 自由网无约束平差解算出WGS-84 坐标, 然后把己知的控制点进行约束平差得到BJ-54坐标。
考虑到测区的实际情况,选多于4 台GPS 接收机为一套设备,以两台仪器为一组,成对布设GPS 点。在组成良好网形的前提下,每一对GPS 点必须通视良好,其间距一般500 米左右,以便于以后作为全站仪导线点的起始点。 GPS联测和高等级导线采用软件平差解算。在做较长距离导线时就会产生投影变形, 投影变形处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控制网精度是否达到要求。
1.1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的建立原理
(1)高斯投影长度变形公式
高斯投影长度变形公式地面上的边长归化至平均海水面上,再投影至高斯平面,变形公式如式(1):
其中:△S为地面长度归化的高斯投影面的总改正值;S为地面两点间距离;△S1为地面长度归化至海平面的改正,△S2 为海平面距离投影到高斯平面的改正;V1为地面长度归化至海平面的改正系数,V2为海平面距离投影到高斯平面的改正系数;Hm 为归算边高出海平面的平均高程,h 为平均海水面与参考椭球体之间的高差;Rn 为归算边方向平均海水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,ym 为归算边两端点y 坐标的平均值:Rm为平均海水面的平均曲率半径。 上面公式中的Rn 和Rm 相差很少,在计算时,为了简便,一般用地球平均半径R代替,h一般也忽略不计,通常用下面的近似公式(2):
人们无论从测图、设计用图到施工放样都希望边长改正△S 改正值尽量的小,使实地实测距离与坐标间反算距离、实测图上的距离吻合。因此《城市测量规范》《公路勘测规范一JTGC10—2007》中,均明确规定,每公里的改正不大于2.5cm。
1.2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建立的方法
从上面的公式中,可以看出,当测区平均高程Hm 在1O0m 以下,Y 坐标平均值在40km以下,高斯投影改正每公里小于2.5cm。能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。
每公里距离改正2.5cm,即为:
从公式中的△S1、△S2 两项改正,符号相反,故对以上要求,还可适当放宽。然而,有一些测区,往往难以使 。
为此,需通过选择某一独立的平面坐标系来解决,具体方法是: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,将投影的中央子午线选在测区的中央,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, 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,可以有效的实现两种长度变形改正的补偿。海南测绘仪器 海南实验仪器 海南对讲机